很想卻很難去具體描述遇見一本啟發你的書時,那種複雜的情緒。
只能慶幸當時盲從著版上的好評卻意見的撿到了好東西,不得不感謝一下電磁學,如果說我能在大學的最後一段時間放情閱讀,它一定居功厥偉;但是我還想畢業,老師請不要當了已經重修的我。
撇開冗長的引言,每一個人看書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從中去擷取些什麼,有些見到了崇高的愛情,有些厭惡錯亂的情節,而我,我看到了時間。 裡頭引用了<拜雅特書中的這麼一句>,大致是這麼說的,我們的人生裡,都有一個中間點,之前所有的一切向它奔近,而之後所有的一切便將自此遠離。這段話引起了靈魂裡某處的共鳴,切確的描述的時間的轉瞬、不可逆、廉價,以及珍貴。
是不是十八歲前的我們都著急的渴望成年,成年之後就可以騎車投票交女友不犯罪。
但成年不是我們的中間點,在成年之後我們閱讀更浩瀚的世界,看到更多,於是想得到的就更多,『只要等我長大,等我出了社會...』你這麼想著。
所以你睥睨廉價的光陰,你追求更多、更好、更昂貴的,直到那一天。你都擁有了,你便會發現,你到了中間點,你開始覺得物質唾手可得,你開始不斷的回首過往追憶從前,自此,時光開始加速,不是前進,而是遠離。
我們都成了時光旅人,像是就要被拋棄遺忘在這個世界。
但我們不會知道何時是我們的中間點,就如同珍惜於我們一直學不會。當我們擁有的時候它很廉價,當我們失去的時候它很珍貴。
不過別擔心,還不到我們的『中間點』,我們還小,還有犯錯及狂妄的本錢,那你留意過嗎? 應該是最親近的家人,爸爸應該厚實的雙手顯得瘦弱了,媽媽應該和藹的臉上也多了幾痕褶皺,時光於我們雖然廉價,對他們卻珍貴。
於是我打了通電話回家,沒有任何原因的閒話家常,我知道我還可以玩樂,失去了這次機會以後還會有很多機會,但我不曉得,身體明顯走下坡的爸的聲音,我還能聽幾回。
我還想多聽幾回。
時光交錯的瞬間我們相遇,沒有有意義的單位可以衡量它的量值,可以輕於鴻毛,或者重如泰山。 沒有人在說「早知道我就...」的時候是不後悔的,於是不斷後悔中我們應該要學會,想握住些什麼的時候必然得放開些什麼。不要被情緒掩埋,爾後懊悔多年...
我還沒有完全理清這書裡頭所有的脈絡情節,但我可以肯定,我會再看一遍,不是因為書皮上寫的「崇高的愛沒有悲劇可言」,而是時間。它會時時刻刻警惕著我,千萬別讓自己後悔,尤其是明知會凋零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