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學在圖書館偶然遇見「傷心咖啡店之歌」這本朋友推薦好久的書,
於是注意起了朱少麟,一個年輕的新銳作家 (以台灣文壇來說算得上是年輕的罷)
帶著好奇的追了她的第二本小說「燕子」,像是延續傷心一書的主題似的,
用不同的角度去切入相同的東西,卻描述的更加深刻了,
很喜歡她在燕子一書中對於人物的刻劃,對於殘缺得完美的阿龍她這麼形容著;
『原來人對於自己所沒能擁有的,反而觀察更犀利,想像更直接,更接近天啟。』
我在想,也許是因為無法直接感受,在大量的專注下的想像反而比我們這些視而不見、
過而不聞的芸芸眾生更加的精確吧,也由於這兩本書的好評,
我逐漸將我的目光投向了她的第三本作品,「地底三萬呎」。
與我想像不同的是,這本書似乎也想說自由,但卻更像在描繪人性,
被捆綁著不獲得自由的種種人性,基於我們各異的開端,
他們各自對自己的人生做了選擇,截然不同的選擇。
如果說風之影是將達尼跟胡立安相似卻不同的影像重疊了起來,
那麼地底一書便像是亂了緒的線頭四竄結了一個死結,當不同的故事在伏筆下糾結,
其角色的反應就值得我們玩味,如同辛先生邀帽人一會,也許是要致歉或者懺悔的,
帽人為南晞的舉動發難時,呈現在辛先生腦海裡的,卻是重疊著另外一幅景像,
是雞同鴨講罷?你也會說世間哪有這麼巧合的事,都只是文人筆下的鬧劇罷了,
可活脫脫的,這樣的肥皂劇二十四小時無休的發生在地球各個角落,
甚至比你喜歡看的娘家更加的曲折、離奇,忘了是誰說的了,
『真實往往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的邏輯下進行,
而真實往往沒有邏輯可言。』 所以小說的荒謬可笑,
不是比神愛世人、浪漫滿屋更貼近我們的人生嗎?
我很少將一本小說看第二遍,這也許是為什麼我永遠都不是一個好讀者的原因;
不過直至我破天荒的看了第二遍地底一書,在腦海建構起了人物關係圖,
清楚的映照出了作者對於人性的小玩笑;我喜歡作者藉著帽人說出的一段小歪理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我領悟出一個真理,這個世界的一切,包括你在內,
要不就是垃圾,要不就是逐漸變成垃圾中,垃圾本身就是歷史。』
嘿,即使對於社會國家也許我們能有諸多貢獻,但對於這個大自然這個地球來說,
我們的存在,原本就是危害大過於一切,這樣說來,不也形同是垃圾嗎?
好吧,我知道我說的這也是謬論,無端又想起一句忘了從哪聽過的話,
『世間只有觀點(ViewPoint),而沒有事實(Fact)』
只不過,我不能否認第一次讀完這書有稍微的失望,
那是來自於它與我的期望是兩本不同的書,更加的錘鍊文字、更加的在伏筆中糾纏劇情,
不全然讀完之前並不能算是通順,讀完之後也會有很多的疑問,
我相信這是為什麼會有部份的人不能接受朱在地底一書中風格的改變,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認為燕子一書較為親民可讀。
最後我想談的是開頭結尾的寫法,同樣的場景卻出現了迥異的結局,
我相信一定有人跟我一樣好奇,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呢?
我傾向這樣的解釋,書中以這段話作尾『在鏡像空間裡,我們見到了一切,
因為一切被投射出來的訊息都在這兒折返,包括一切想像出來的,
在這兒都是某種程度的實現。』
所以,是真的或者假的都無所謂,因為這都只是從鏡像中被投射出來發生過的事,
就像我們的人生,或者發生過、或者壓根沒有發生,
說不準現在的你我都只是虛幻的存在呢,我們都如此了,更何況是一本小說呢?
你想讓它是真的假的,就由你自己決定罷。
反正『世間只有觀點(ViewPoint),而沒有事實(Fact)』
不是嗎?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時空旅人之妻
很想卻很難去具體描述遇見一本啟發你的書時,那種複雜的情緒。
只能慶幸當時盲從著版上的好評卻意見的撿到了好東西,不得不感謝一下電磁學,如果說我能在大學的最後一段時間放情閱讀,它一定居功厥偉;但是我還想畢業,老師請不要當了已經重修的我。
撇開冗長的引言,每一個人看書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從中去擷取些什麼,有些見到了崇高的愛情,有些厭惡錯亂的情節,而我,我看到了時間。 裡頭引用了<拜雅特書中的這麼一句>,大致是這麼說的,我們的人生裡,都有一個中間點,之前所有的一切向它奔近,而之後所有的一切便將自此遠離。這段話引起了靈魂裡某處的共鳴,切確的描述的時間的轉瞬、不可逆、廉價,以及珍貴。
是不是十八歲前的我們都著急的渴望成年,成年之後就可以騎車投票交女友不犯罪。
但成年不是我們的中間點,在成年之後我們閱讀更浩瀚的世界,看到更多,於是想得到的就更多,『只要等我長大,等我出了社會...』你這麼想著。
所以你睥睨廉價的光陰,你追求更多、更好、更昂貴的,直到那一天。你都擁有了,你便會發現,你到了中間點,你開始覺得物質唾手可得,你開始不斷的回首過往追憶從前,自此,時光開始加速,不是前進,而是遠離。
我們都成了時光旅人,像是就要被拋棄遺忘在這個世界。
但我們不會知道何時是我們的中間點,就如同珍惜於我們一直學不會。當我們擁有的時候它很廉價,當我們失去的時候它很珍貴。
不過別擔心,還不到我們的『中間點』,我們還小,還有犯錯及狂妄的本錢,那你留意過嗎? 應該是最親近的家人,爸爸應該厚實的雙手顯得瘦弱了,媽媽應該和藹的臉上也多了幾痕褶皺,時光於我們雖然廉價,對他們卻珍貴。
於是我打了通電話回家,沒有任何原因的閒話家常,我知道我還可以玩樂,失去了這次機會以後還會有很多機會,但我不曉得,身體明顯走下坡的爸的聲音,我還能聽幾回。
我還想多聽幾回。
時光交錯的瞬間我們相遇,沒有有意義的單位可以衡量它的量值,可以輕於鴻毛,或者重如泰山。 沒有人在說「早知道我就...」的時候是不後悔的,於是不斷後悔中我們應該要學會,想握住些什麼的時候必然得放開些什麼。不要被情緒掩埋,爾後懊悔多年...
我還沒有完全理清這書裡頭所有的脈絡情節,但我可以肯定,我會再看一遍,不是因為書皮上寫的「崇高的愛沒有悲劇可言」,而是時間。它會時時刻刻警惕著我,千萬別讓自己後悔,尤其是明知會凋零的東西。
只能慶幸當時盲從著版上的好評卻意見的撿到了好東西,不得不感謝一下電磁學,如果說我能在大學的最後一段時間放情閱讀,它一定居功厥偉;但是我還想畢業,老師請不要當了已經重修的我。
撇開冗長的引言,每一個人看書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從中去擷取些什麼,有些見到了崇高的愛情,有些厭惡錯亂的情節,而我,我看到了時間。 裡頭引用了<拜雅特書中的這麼一句>,大致是這麼說的,我們的人生裡,都有一個中間點,之前所有的一切向它奔近,而之後所有的一切便將自此遠離。這段話引起了靈魂裡某處的共鳴,切確的描述的時間的轉瞬、不可逆、廉價,以及珍貴。
是不是十八歲前的我們都著急的渴望成年,成年之後就可以騎車投票交女友不犯罪。
但成年不是我們的中間點,在成年之後我們閱讀更浩瀚的世界,看到更多,於是想得到的就更多,『只要等我長大,等我出了社會...』你這麼想著。
所以你睥睨廉價的光陰,你追求更多、更好、更昂貴的,直到那一天。你都擁有了,你便會發現,你到了中間點,你開始覺得物質唾手可得,你開始不斷的回首過往追憶從前,自此,時光開始加速,不是前進,而是遠離。
我們都成了時光旅人,像是就要被拋棄遺忘在這個世界。
但我們不會知道何時是我們的中間點,就如同珍惜於我們一直學不會。當我們擁有的時候它很廉價,當我們失去的時候它很珍貴。
不過別擔心,還不到我們的『中間點』,我們還小,還有犯錯及狂妄的本錢,那你留意過嗎? 應該是最親近的家人,爸爸應該厚實的雙手顯得瘦弱了,媽媽應該和藹的臉上也多了幾痕褶皺,時光於我們雖然廉價,對他們卻珍貴。
於是我打了通電話回家,沒有任何原因的閒話家常,我知道我還可以玩樂,失去了這次機會以後還會有很多機會,但我不曉得,身體明顯走下坡的爸的聲音,我還能聽幾回。
我還想多聽幾回。
時光交錯的瞬間我們相遇,沒有有意義的單位可以衡量它的量值,可以輕於鴻毛,或者重如泰山。 沒有人在說「早知道我就...」的時候是不後悔的,於是不斷後悔中我們應該要學會,想握住些什麼的時候必然得放開些什麼。不要被情緒掩埋,爾後懊悔多年...
我還沒有完全理清這書裡頭所有的脈絡情節,但我可以肯定,我會再看一遍,不是因為書皮上寫的「崇高的愛沒有悲劇可言」,而是時間。它會時時刻刻警惕著我,千萬別讓自己後悔,尤其是明知會凋零的東西。
2006年9月1日 星期五
一本未看完的書
關於愛的十二堂課 蔡玲玲,藍琴臺著
七月二十九號午後三點時分往中壢的火車,多出來的閒暇時間,又讓我不經意的多翻了幾頁;『關於愛的十二堂課』,可惜主題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惜福』;打從看完一公升的眼淚後我早知道讓我感動到哭不是太難的差事,只是它用的例子讓我覺得好痛,癌症,那是我記憶中害怕、恐懼又不願意想起、提起的一部分;而這整件事,卻又在一位豆蔻年華的少女身上發生。 兩者疊加起來的悲哀,我難以用寥寥幾筆讓大家也覺得動容;近中午十一點半多,那本不久前我隨手拿起的書,讓我鼻酸了。
在爸提議出去吃飯之前,我當下要求想去看阿嬤一面。 畫面轉到看護中心七樓,感覺到處是人卻缺少生氣的地方,我信步走到阿嬤面前;我又開始鼻酸。 時間果然可以把一切沖得很淡很淡,讓事情飛的很遠很遠。 而我看到的,是已呈彌留狀態的阿嬤;身體的機能也早已崩壞了吧,從一開始的腫瘤,惡化,到鋸腿,到現在,一路的折騰似乎只讓阿嬤更憔悴了幾分,聽說阿嬤妳早已經沒有意識,我可以不要信嗎? 不然怎麼跟我解釋,在我到來的時候微微睜開的一隻眼睛,在我跟妳說我要回北部唸書時候妳又睜開的那隻眼,雖然兩眼好像已經無神,對焦也在無窮盡遠方,但我寧願相信,妳是聽的見的。 看著妳已經扭曲變形的身軀,浮腫的雙手,我甚至不知道我可以再多說什麼,似乎什麼都多餘了,沒什麼,只是想看看妳,畢竟在我孩提時,最疼我的是妳。 阿嬤妳還聽的見我們嗎? 就算聽的見想妳也看不見這篇文章吧.... 我是裕倫,妳的長孫,看了妳這樣子之後我覺得很難過....。 這樣子,一定不快樂吧,又孤單;只願媽來帶走妳的時候,妳會是祥和安樂的。 我相信媽會的,媽總是貼心。
繼續閱讀著突覺越發放空的腦袋,回首過往,竟有好多的事我覺得我不該卻仍然! 一幕回憶一陣愧疚,我欠父母的竟是如斯之多! 有多久沒跟父母展開笑顏了呢? 有多久沒告訴過父母自己心裡面的隱私呢? 有多久沒有在乎過父母的感受呢? 有多久.... 還能讓我們去彌補呢? 那過去曾經讓我們後悔的一切,我們將用多少的未來去彌補呢? 捫心問問自己....
在誤點幾分鐘的火車緩緩行駛而來之後,我輕輕闔上書本。 任恣肆奔馳的思緒仍不停流轉。 我也曾經以為意外就是意外,再沒有可逆性,可是如果我們願意多花一絲心力去珍惜,是不是就會少了很多遺憾? 而在我們怨天尤人的時候,我們又將種下多少日後遺憾的種子?
anyway,父親節快樂,母親節快樂;爸媽抱歉,一直讓你們不快樂....
訂閱:
文章 (Atom)